2025-2026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简介及博士后招聘
王华 wanghua65@163.com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 冶金流场混沌非线性强化技术研究;低碳节能冶金反应器涉及与流程优化;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冶金低碳化利用;冶金炉窑混沌强化供热技术;冶金过程强化及模拟仿真技术;冶金过程低碳技术;固废资源化等领域开展研究。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入选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十大杰出青年、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优秀教师、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省节能减排先进个人等称号。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和赵天从冶金教育奖等。长期从事冶金热过程强化与节能降碳研究和工程科技创新,致力于实现冶金过程节能降碳高效化、资源利用综合化和高端材料高质化,助推我国冶金工业双碳战略的实施和高质量发展。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入选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和2023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名榜单
杨斌 kgyb2005@126.com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 有色金属冶金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90年起在昆明理工大学任教,从事有色金属冶金的教学科研工作。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真空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委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排名1),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排名1、3),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8项(均排名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主持科研项目近6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00余件,发表论文600余篇,组织制定国家标准1项,出版学术著作5部。
带领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顶尖团队,首批成立云南省杨斌科学家工作室,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等称号。培养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计划13人次,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云岭学者等20余人次。
徐瑞东 2545845040@qq.com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电化学冶金、催化电极材料、二次资源综合利用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产业创新人才。现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财政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重大专项、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及校企合作项目等40余项,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阳极制备技术、铜镍电解精炼或电积用不锈钢阴极板制备技术等六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申请及授权专利40余件(转让3件,获金奖2件、银奖1件);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专利一等奖1项;出版专著教材4部;在Applied Catalysis B、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
郭胜惠 shguo78@hotmail.com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有色金属冶金;微波冶金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冶能学院院长。近年来,主持NSFC-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课题、国家国际合作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7项,主持企业委托横向项目40余项;发表核心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专利67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年排名3),作为国内第一合作教授支撑美国犹他大学J. D Miller院士分别获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018年)和中国政府友谊奖(2019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2014年;2017年,2024年),获云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2017年;2011年);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2017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项目、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云岭学者专项、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省委联系专家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胡觉 18087459186 hujue@kust.edu.cn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 电化学冶金;洗呢能源材料;能源化学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云岭学者,云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近年来主持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杰出青年基金、云南省优秀青年基金、企业横向项目等1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oule、Advanced Material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3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件,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1)。
李兴彬 642575018@qq.com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研究方向: 湿法冶金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中西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2019年到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进修。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稀有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有色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项、校企联合科技攻关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15项。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将、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荣获国际锌协会锌冶炼“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奖”。发表SCI论文90余篇,授权专利42件,主编出版《高压浸出技术》、《锌冶金学》教材2部,参编团体标准1项。担任国际铅锌会议(Pb-Zn 2023)分会场、第四届国际锌冶炼、回收及环保技术大会等会议执行主席,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会议报告12次。
工作以来,持续专注于锌冶炼新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效显著,与团队成员共同研究开发的湿法炼锌矿化沉铁工艺、湿法练锌电解液物理法除镁、复杂锌资源清洁冶炼、真空制盐源头阻垢防垢关键技术等4项科技成果分别在云锡文山锌铟、云南驰宏锌锗、四川四环锌锗、西部矿业、云南盐业公司等5家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
姚耀春 15887858024 yaochun9796@163.com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和昆明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产业技术创新人才。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回国留学人员基金、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60余项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Fuel,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Nanomaterials, Ceramics International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100多篇。参与编辑出版了《金属及矿产品深加工》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两本专著;申请了80余项国家专利,已授权5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6项,为企业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荣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科技部创新人才团队等荣誉称号。
尹少华 yinsh@kut.edu.cn 15887273937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研究方向: 稀土湿法冶金、氧化铝冶金、盐湖提锂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等协会会员。担任《稀有金属》《轻金属》等核心期刊青年编委,主导引领学科前沿专刊策划。聚焦战略金属(铝、稀土、锂)绿色冶炼,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等国家级/省级项目共14项。构建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授权发明专利22项、国际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130余篇,1篇入选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Chemistry领域)。获稀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1),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4)。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银奖等国家级奖项20余项,为云南输送大批“懂产业、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李存兄 licunxiong@126.com 13518764748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 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绿色低碳利用及冶炼渣尘泥减量化、资源化的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推广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党代表。先后荣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云南省“兴滇英才”产业创新人才等。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从事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及冶金危废高值化处理方面关键核心前沿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已结题4项)、企业委托产学研合作项目19项,发表科技论文6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引领行业的9项创新性研发成果已在驰宏锌锗、云铜股份、罗平锌电等云南省锌铅铜龙头企业及子公司,以及湖北大冶、广西誉升锗业、山东恒邦股份、广西吉朗铟业等省外6家企业实现产业化转让,带动工业产值累计100亿元以上,累计利润达3.4亿元以上。突破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绿色低碳的行业技术瓶颈,为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林艳 13759137370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研究方向: 金属电沉积、大宗有色固废回收、高纯金属制备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1项和企业横向课题15项,授权专利24项,撰写专著1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
黄帮福 595762307@qq.com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研究方向:钢铁工业烧结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近三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人社厅人才项目1项、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和面上项目2项、横向课题6项。以第一作者发表7篇SCI收录论文,其中一区1篇、二区1篇;以通讯作者发表21篇SCI收录论文,其中一区1篇、二区3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5件专利。
伍继君 dragon_wu213@126.com;13888411653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研究方向: 硅冶金与硅材料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产业创新人才/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授权专利18件,或省部级奖励6项。
巨少华 20110037@kust.edu.cn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 湿法冶金,微流体技术,萃取,催化,纳米技术等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成功研发出具有耐高温高压、一体化密封性能的智能微反应系统,已应用于提取、磷酸铁锂生产、氧化铝合成、银粉制备等领域。主导建立了中国第一条氧化铝微反应生产线(年产能:400吨)。他的成就:他曾获得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二等奖和巴黎国际发明展金奖。发表SCI索引论文80余篇(其中3篇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拥有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李绍元 lsy415808550@163.com/15198907664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硅能源材料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B类项目获得者,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导,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博导。云南省硅冶金与硅材料团队骨干成员,主要从事硅冶金与硅材料领域研究。入选云南省优青、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产业创新人才;目前兼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半导体材料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面上项目2项);主持云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等省部级项目14项。近五年,在EES、AFM、Carbon Energy、CEJ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ESI全球高被引论文6篇,ESI热点论文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2件。研究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刘战伟 zhanwei_liu@126.com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研究方向: 铝冶炼绿色低碳制备新技术;难处理铝土矿及含铝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冶金废渣综合回收利用及环境治理;特种氧化铝制备新技术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项目1项、省级项目10余项,为主参与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10余项;以第一、第二起草人起草2项国家标准;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五一巾帼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及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专利奖二等奖1项;独立撰写出版学术专著1本,以第二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本,参编教材1部;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专利10余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
杨红卫 hongweiy@kust.edu.cn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研究方向: 冶金熔体物理化学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立了冶金熔体杂质元素热力学性质及气液相组成计算方法;完善了有色金属分离提纯过程元素物理化学性质与相平衡计算关联规律;开发了合金气液相图计算软件数据库。
孔令鑫 kkmust@126.com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冶金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为解决稀有金属生产技术面临的工艺流程长、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开展了理论与技术前沿研究,作为核心骨干研发成功粗锡短流程精炼新技术、锡冶金危险固废绿色利用成套技术、磷化铟废料“控压热分解-定向冷凝”再生铟和磷技术及“真空蒸馏-定向结晶”制备7N以上超高纯铟新技术、熔盐电解-镁热还原二氧化钛制备低氧钛粉新技术,经何季麟院士、徐惠彬院士、毛新平院士、黄小卫院士、张平祥院士、柴立元院士等专家鉴定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云南锡业集团、广西华锡集团、美国ECS、英国CE等国内外60余家企业大规模应用。申请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原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云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等16项,累计负责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J. Mater. Chem. A、J. Clean. Prod.、Sep. Purif. Technol.、Waste Manage.、Metall. Mater. Trans. B、J. Alloy Compd.等有色金属冶金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2篇、EI论文11篇,IF>6论文19篇。出版真空冶金教材和专著2部,参编钛提取冶金英文学术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44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分别排名2、4)、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分别排名3、16)、第六届全国有色金属优秀青年科技计划等奖励。入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计划。担任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参与真空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及团队的建设。兼任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任《Rare Metals》《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等5个学术期刊青年编委。担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分会主席3次,协助举办国际会议5次,受邀在国际国内会议作邀请报告24次。
李博 libokmust@163.com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复杂有色金属资源低碳冶炼与高效提取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产业创新人才、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基金、省基金及企业委托横向项目等20余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10项。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李一夫 15812048528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研究方向:有色金属冶金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产业创新人才和青年人才,兼任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有色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云南省科技计划等国家、省部级、企业横向项目20余项;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指导学生获得云南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特等奖、一等奖以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云南赛区金奖等奖励;参与出版学术专著2部;累计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制定企业标准1项.
梁风 liangfeng@kust.edu.cn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3-5名
研究方向:等离子体冶金、电池材料制备与改性、固态电池
教授,博士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日本九州大学客座教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学者、国家人社部资助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云南省杰青等多项人才计划。担任云南省中日等离子体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云南省教育厅等离子冶金及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稀土学会稀土晶体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防科技1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 Mater. Today,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Energy Storage Mater. 等领域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5件(2项已转化),美国发明专利授权5件,日本专利1件,1项技术已产业化;牵头制定国内首个《单壁碳纳⽶⻆》团体标准,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团体标准3项。获国际先进材料学会奖章、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中国化工学会基础研究成果二等奖、“Thermo Fisher Scientific”青年科学家奖、云南省教学成果⼀等奖等多项奖励。兼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Discover Nano和Journal of Metals, Materials and Minerals等期刊编委,Carbon Energy、Nano Materials Science和《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等期刊青年编委。
魏奎先 13888807407,kxwei@kust.edu.cn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有色金属冶金及材料、硅冶金与硅材料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云南省“兴滇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含联合重点1项)、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1项、云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子课题1项、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2项、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课题3项等共计20余项。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1)、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2)、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排名第2)、全国有色金属优秀青年科技奖(排名第1)、中国有色金属创新争先计划、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以第一专利人申请专利30余件、已获专利授权24件。在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学术年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青年科技论坛、中国硅业大会等作邀请报告29次,负责主办学术会议9次、承办学术会议9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00余次。出版著作2部、参编英文著作1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25篇(SCI检索102篇,EI检索8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
陈步明 272601291@qq.com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研究方向:新型节能电极材料,表面工程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获省部级奖4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
侯彦青 hhouyanqing@163com;15987198926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 冶金过程仿真模拟与智能化;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和合金环保与资源化利用等。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10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5年获云南省优秀博士论文。
董鹏 dongpeng2001@126.com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 冶金物理化学过程;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储能材料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1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46件。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4项、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徐明丽 xumingli0326@126.com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电解水制氢催化剂、贵金属合金电镀、燃料电池催化剂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云南省国际科技特派员,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云南省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等20余项。近些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
夏洪应 36907127@qq.com 13388843165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名
研究方向:有色金属冶金,微波、超声波等非常规冶金,资源综合利用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产业创新人才、青年人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云南省特种冶金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与企业共建云南省锌资源技术创新中心,超声冶金与材料制备入选省博士研究生导师团队,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特种冶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重点项目、企业委托等项目20余项。超声冶金、微波冶金装备与技术应用转化多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生产力促进奖创新发展奖、全国有色金属优秀青年科技奖、中国循环经济协会青年科技奖等。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00余篇,ESI热点论文3篇、高被引论文3篇;授权专利47件。
颜恒维 476178577@qq.com;18087197928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研究方向: 电化学工程;有色金属冶金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云南省高层次引进人才产业人才专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企业横向项目4项;获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起草中国有色行业标准2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40余项。担任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及人才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多个国际著名期刊审稿人、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杨佳 yangjia0603@163.com;13033351342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名
研究方向: 锑冶金及新材料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冶金院长奖”获得者,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有色金属智库杯”冶金优秀青年。长期围绕有色金属冶金及新材料开展研究工作,重点关注的金属包括铜和锑,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任务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开发了锑氧生物质低温还原熔炼、粗锑精炼除砷铅、铜硫电解生产阳极铜和硫磺、贵金属锑合金电解、低品位锑矿清洁冶炼、锑基半导体合成、锑冶炼富集贵金属等关键技术;研制了气基还原装备和等离子真空合成硫化物半导体装备;构建了锑冶炼及新材料研究体系;开展了锑氧生物质低温低碳还原熔炼工业化试验,得到粗锑纯度达87.23%;通过锑精炼新工艺,获得了纯度为99.93%的精锑,在企业开展了规模为1万吨/年锑金精矿低碳冶炼工程示范,实现冶炼全流程吨锑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
张启波 qibozhang@kust.edu.cn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2人
研究方向: 离子液体(电化学)冶金与储能应用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离子液体用于能源转换与催化材料制备、湿法冶金功能膜电极开发、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系列研究工作揭示了金属在离子液体作用下溶解和析出的电化学机理;发现了离子液体在金属/溶液界面的吸附特性;提出了基于低共熔型离子液体电化学可控制备镍/钴基自支撑型薄膜催化电极的新方法,通过沉积原子间进行互扩散形成具有强相互作用的电极界面,实现工况下稳定催化电解水制氢。相关成果被鉴定为“国内外尚属首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以第3完成人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年)。2021年起担任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Adv. Powder Mater.、工程科学学报、电化学(中英文)、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Carbon Neutralization等学术期刊青年编委。2022年获评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 Sci., Adv. Energy Mater., Appl. Catal. B: Environ., Nano Energy, Small, J. Energy Chem., Green Energy Environ., J. Catal., ACS Sustain. Chem. Eng., J. Mater. Chem. A., J. Power Sources, Nanoscale, Appl. Surf. Sci., Electrochim. Acta.等能源、电化学类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90余篇,应邀撰写综述论文16篇,参编英文学术专著章节3部,论文被引超过5700次,h-index = 40;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件。
曾晓苑 15987166058 zengxiaoyuan721@qq.com 本年度意愿招收博士后1人
研究方向: 新能源材料及器件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威韦仕敦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学良。现任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云南省先进电池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云南省首批“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云南省优秀青年基金、云南省创新之星等多个荣誉称号,带领班级获评云南省先进班集体,团队获评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大专项等项目18项;已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发表论文53篇,一区15篇二区17篇;担任4本SCI和中文核心期刊青年编委、特刊编辑,出版“十四五”规划教材1本,学术专著3本,获国际授权专利3件,中国授权专利6件;担任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氢能产业专家指导组专家、国家⾃然科学基⾦委评审专家,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6项,相关技术攻克高性能、长寿命新能源材料制备与高值再生瓶颈,为云南“绿色能源牌”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上一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简介
下一条: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简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