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博士后流动站

Moving Station

省级博士后流动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流动站 >> 省级博士后流动站 >> 正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国家级、省级)博士后流动站

发布日期:2019-12-23    作者:     来源:     点击:

1、基本情况

昆明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可追溯至1978年设立的热能动力工程和水电站动力工程专业,本学科于2001年获批热能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在冶金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自设冶金能源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2005年获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批准为云南省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2018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该学科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是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拥有“工信部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冶金化工节能环保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8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本学科现有教师53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11人;拥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才、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20人;拥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

在老一辈工业炉窑、水轮机械及水电动力专家引领和中青年教师不懈努力下,围绕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形成了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四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

2、研究方向

工程热物理(清洁燃烧及能源利用热物理)学科方向以常规燃料及可燃固体废弃物的清洁燃烧理论、能源利用与系统分析为研究方向,依托科技部冶金节能减排创新团队、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团队和平台,进行固体废弃物无害化焚烧能源化的技术与装备研发、生物质燃油与冶金过程相耦合的功能化利用理论与方法、熔盐中能源催化高效转化技术等研究,先后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获得国家专利43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部,为固废处理、能源开发和利用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热能工程(工业炉窑及传热传质过程强化)学科方向以发展新型高效节能工业炉窑及过程强化技术为目标,研究“三传一反”、工业炉窑及装备优化设计等热工过程的科学问题。在熔池熔炼过程强化、特种冶金炉设计与优化控制等研究领域特色鲜明。研发的熔池熔炼炉富氧旋流混沌搅拌强化供热技术实现了工业应用;研发的真空蒸馏炉、微波装置应用于冶金、材料工业,在国内外应用百余台(套),获国家科技奖3项,支撑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平台建设。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技术及应用)学科方向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高效、低成本转化和利用为目标,依托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硅冶金与硅材料云南省创新团队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进行太阳能电池核心材料制备和提纯、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储能过程的热物理和热管理、电极材料制备过程的传热和多相化学反应控制、生物质的热化学转换等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3项,2项成果实现技术转化和应用。

流体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系统控制)学科方向以流体机械及其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理论分析,研究机械密封、水力机械结构特性、水力稳定性等问题;以非线性控制理论结合水电站水机电多场耦合动力学理论、多能互补广域系统控制理论,探索水力机械、多能互补模式下水电站机组运行稳定与控制的动力学机理,提高水力机械装备的整体运行控制性能。依托水机电耦合实验室、流固耦合云南省创新团队,结合中西部河流流域水电站开展工程研究,已形成优势、特色学科。

3、联系电话:0871-65185638

联系人:邓勇

上一条:化学工程与技术(省级)博士后流动站

下一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省级)博士后流动站

关闭